技术创新关乎民族振兴的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丰捷
迅猛发展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把人类带入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为特征的21世纪。小到企业,大至国家,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正在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然而,有关的调查却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已经愈加突出。 以下的一组事实让人不能不为之焦虑: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水平低。据1995年对我国工业企业的一次普查,主要工业设备中的进口设备约占一半,比1985年上升了近30%;与此同时,我国产业发展主要依靠重复扩张现有生产能力,造成严重的模仿现象和重复建设,产业整体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平均利润率下降。据普查,1995年全国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与1985年相比,销售收入利润率从11.9%下降到3.1%,总资产利税率从19.4%下降到6.4%。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一些核心技术仍不能依靠自主创新。计算机、电信、医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1995年已达到16.6%,但是其产品增加值在全部工业部门增加值中仅占11%。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不到6%。同一产业经常出现一方面以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创汇,一方面又用外汇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 严峻的事实使我们看到,技术创新不足,已经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难以摆脱倚重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局面。 是什么造成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第一,我国技术创新实力相对薄弱是我国技术创新不足的客观制约条件。据1996年的统计,2.3万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将近一半未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相比之下,原本拥有较强技术创新实力的科研机构,却因机构臃肿、多数科研人员不了解生产实践、缺乏成本观念和工艺知识等原因,不能胜任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工作。 第二,机制不健全,是我国技术创新不足的内在根源。 第三,体制和宏观管理不配套,是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的障碍因素。科研机构按部门、地方重复设置,使有限的科研资源进一步分散,难以形成创新的合力;而科技链与产业链脱节,中介机构不发达,也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 当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牵动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时,技术创新也就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在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1996年,由国家经贸委、科技部主要负责的技术创新工程付诸实施,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全面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国际国内技术创新的形势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视野,革新思路,加强落实,使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为此,专家建议: 第一,把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更紧密地融入国家整体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建设;第二,把建立“角色分明、风险分担、收益分享”机构,作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基本任务;第三,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放在优先地位,同时要重视发挥中小型企业以及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能力;第四,通过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培育和发展各类中介机构,作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突破口;第五,继续转变政府的管理思路,使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担负起不可替代的公共性职能。